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3783060204028451/
首发·热爱生活的仔仔
自打互联网普及以来,网络游戏就如同一枚导火索,在全球范围内点燃了一场关于"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的激烈辩论。就在不久前,这场争论再次被重新引爆,全因腾讯公司董事长马化腾公开表态,针对未成年人沉迷游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瞬间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作为一位坐拥腾讯游戏王国的"网游教父",马化腾的这番言论无疑让人们对他抱有厚望。然而现实是,他的方案不仅未能获得公众的普遍认同,反而遭到了来自各方的猛烈抨击,网上质疑声浪不绝于耳。
一时间,舆论场就像是被投下了一枚炸弹,四分五裂,强弩之末,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难分伯仲的大讨论。有人将游戏比作是"新世纪的电子海洛因",让孩子们上瘾无法自拔;有人则赞同马化腾,认为游戏只是孩子们青春时期的乐园和游乐场。
对于"未成年人游戏沉迷"这个话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存在已久的"永恒之争"。早在我们小时候,各种街机游戏和电视游戏机就成了家长们口中挥之不去的"洪水猛兽";只不过如今,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游戏不再只是单机游戏,越来越多的联机网络游戏层出不穷,游戏种类和平台也变得纷繁复杂,这才让这个问题愈发引人关注。

在马化腾看来,不应对游戏视为洪水猛兽。他认为,游戏只是一种新型的社交娱乐方式,不仅能够锻炼玩家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等技能,对于当代青少年而言,游戏也是他们茁壮成长、释放青春活力的重要渠道。正如马云常说的那句话:"亘古不变的是年轻人永远都会有青春期"。
有识之士表示赞同马化腾的观点,认为对青少年而言,游戏就如同棋牌、球类运动一样,只要把握好度,游戏本身并无不良。相反,过度压制和完全禁止反而可能会让青少年产生反叛心理,适得其反。

然而,对于马化腾提出的"数字契约"方案,则是饱受诟病。有家长质疑,这不过是腾讯的一厢情愿,孩子们又怎会甘心接受这种"剥夺自由"的做法?就连不少老师和教育专家也纷纷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单纯靠家长的约束难以奏效,关键还是要看企业能否扛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对此,马化腾坚持表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没有一家独大的做法。他强调,腾讯并非袖手旁观,而是已经通过积极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家长监护平台、防沉迷系统等,切实履行起自身应尽的社会责任。

有观点直指,一旦放任不管,中国青少年可能会沉迷于一些源自海外的游戏作品,从而被他国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洗脑,埋下国家安全的巨大隐患。更有甚者,将矛头直接对准了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指责它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忽视了监管和引导青少年游戏的责任,助长了"精神鸦片"的泛滥。

面对如此指责,马化腾并未直接作出回应。但知情人士透露,腾讯方面正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力求在不久后推出更加严格的青少年防沉迷措施和等级分类制度。

不过,老实说,真正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恐怕还是要回归到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毕竟,玩游戏沉迷其实只是一种表现症状,其中所折射的,还有当代青少年长期面临的学习压力过大、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深层次矛盾。单单靠游戏厂商和政府部门的一些行政措施,很难从根本上拔除病灶。
于是,我们不由得期待着教育部门能真正创新,从根本上优化教育模式,让孩子们不会因为过度枯燥的应试教育而丧失生活乐趣,反过来沉溺于游戏这种虚拟世界;同时,也希望各级学校能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正当的文化娱乐活动,满足他们求知探索的好奇心和对刺激的渴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纵观整个事件,我们不禁深思,是否只有一味地规训和管制,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说,我们更应该从教育的源头下手,培养孩子们的自制力和是非判断力,用爱心和理解疏导他们健康成长?
这一切其实早就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有了答案。而现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认清问题的本质,有勇气面对社会的阴暗面,与众人共勉,为孩子们的明天而努力。在这个未解之谜面前,任何一家之言都显得那么渺小。但只要我们手挽手、肩并肩,就一定能找到最好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