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入局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作为构建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被誉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固器”和“超级充电宝”。伴随着国内该项技术的日趋成熟,多家上市公司近日纷纷宣布开展这一领域相关项目的合作。
一、多家公司宣布入局雪天盐业:11月23日晚间,雪天盐业发布公告表示,中国电力拟与公司以合资方式共同打造湖南省首个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拟不超过2亿元,中国电力为控股股东,雪天盐业为参股股东,清华大学也将参与,认缴出资比例不超过2%。陕鼓动力:公司宣布与湖北楚韵储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湖北应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空气压缩机组及配套和辅助系统设备订货合同》,合同金额约2.26亿元。中国能建:公司投建营一体化的湖北应城30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已于2022年7月26日开工建设,山东泰安35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也于2022年9月28日开工。
二、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优势规模大、效率高: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整体具有使用寿命长、循环效率高以及受地理条件限制小等优势,符合目前“双碳”背景下的环保要求。环保清洁:拥有规模大、效率高、成本低、环保清洁等特性,是化解新能源消纳压力的“主力军”。市场需求大:高比例新能源装机所带来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大幅提升了电网的易碎性,快速提升储能规模,丰腴储能技术路线成为了必然趋势。而习惯主流的储能方式已无法完全化解新能源的消纳压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应运而生。
三、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机遇:目前国内压缩空气储能正在规划建设的项目共有19个,规划总装机量达到5.38GW。根据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装机量将达到6.76GW,2030年将达到43.15GW。预计到2030年,压缩空气储能设备将有超过1200亿元的市场规模扩张空间。挑战:目前压缩空气储能最高效率为60%左右,同300MW级抽水蓄能的效率70%-80%相比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同时,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示范系统数量少,不能满足技术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示范需求。此外,该技术的研发门槛较高,需要组建大规模的研发团队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四、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广为了加速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相关部门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市场建设进度,让市场化来体现电力系统的合理价值,给储能技术提供发挥优势的平台。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以快速形成产业化规模、可行的定价政策,以及可复制的商业模式。
五、产业链核心设备供应商的发展得益于技术逐步成熟、电网需求持续增长以及政策扶持等多重利好带动,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包括空气压缩机、膨胀机、换热器、储气装置等在内的产业链核心设备供应商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综上所述,多家上市公司宣布入局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标志着该技术在国内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虽然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推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储能领域的重要力量。
“五大发电集团”的储能布局:中国“五大发电集团”在储能领域的布局各具特色,均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新能源,并加速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下是五大发电集团在储能方面的具体布局:
一、国家能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电力总装机2.38亿千瓦,其中火力发电占全国火电总装机的15.8%,风电装机规模世界第一。该集团在储能技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涵盖了储能材料、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风电配储、电力辅助服务等多个领域。2022年,国家能源集团与多家企业和地方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多个储能项目招标,显示出其在储能领域的强劲发展势头。
二、国家电投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水电、火电、核电、新能源资产的综合能源企业集团。该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有着显著的成就,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60%。在储能方面,国家电投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涉及储能材料、风光氢储、重力储能等方面。同时,该集团还发布了多个储能项目招标,包括飞轮储能、液流电池、铅炭电池、抽水蓄能及智能新能源等领域。
三、大唐集团大唐集团也在新能源领域加快了发展速度,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该集团与多个省区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大湾区、西部大开发、海南自贸港、“一带一路”等产业合作。在储能方面,大唐集团发布了多个储能项目招标,并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涉及抽水蓄能、智能能源等领域。
四、华电集团华电集团以高比例的清洁能源装机为资本,在水电和天然气发电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该集团明确了“十四五”碳达峰行动方案,力争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以上。在储能方面,华电集团成立了新能源公司从事储能技术服务等业务,并开启了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集采。同时,该集团还发布了多个抽水蓄能项目的招标。
五、华能集团华能集团提出了“两线两化”战略,并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集团在海上风电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在六大发电集团中排名第一。在储能方面,华能集团与地方政府签订了抽水蓄能项目合作协议,并发布了多个储能项目招标,涉及储能变流器、光蓄一体化等方面。此外,华能集团还积极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如恩施大龙潭抽水蓄能电站等。综上所述,五大发电集团在储能领域均有着积极的布局和发展,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发布项目招标等方式,不断推进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全球储能十大龙头公司分别是宁德时代、特斯拉、比亚迪、南方电网储能、科陆电子、沃太能源、三星SDI、鸿海精密、中广核新能源、三菱重工。宁德时代是全球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龙头,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市占率超30%,业务覆盖锂电池储能全产业链,还布局长时储能等前沿领域。特斯拉以Powerwall和Megapack储能产品为核心,2023年储能装机量超30GWh,主导北美及欧洲市场。比亚迪是全球第二大储能电池供应商,2023年海外储能收入同比增长超200%,业务涵盖锂电池储能、光储一体化项目。南方电网储能是中国首个主营抽水蓄能的上市公司,拥有多个国家级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居全球前列。科陆电子聚焦智能电网与新型电化学储能,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储能系统应用于国内外大型储能电站。沃太能源是欧洲户用储能龙头,产品覆盖30国,2023年户用储能出货量超5GWh。三星SDI是韩国储能电池核心企业,技术优势在于高能量密度电池及长循环寿命,2024年推出4680圆柱电池储能方案。鸿海精密通过收购切入储能市场,2023年储能业务营收突破10亿美元,聚焦美国储能市场。中广核新能源布局抽水蓄能和电化学储能双赛道,2025年目标储能装机超20GW。三菱重工是全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导者,参与德国Huntorf电站运营,2024年与中国能建合作推进中国首座商业化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压缩空气储能龙头上市公司有:
1、比亚迪:公司以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为核心的储能电站,相比于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等现有储能技术,具有明显的成本和运行寿命优势。公司2020年实现总营收1566亿,同比增长22.59%;实现毛利润303.5亿,毛利率19.38%;每股经营现金流16.6387元。
2、设研院:单井循环浅层地热能技术、地下空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地下空间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地下空间抽水蓄能技术、煤矿能源综合管理技术、瓦斯抽采及发电技术、智能充电桩应用技术等。公司2020年实现总营收18.86亿,同比增长19.45%;实现毛利润7.780亿,毛利率41.26%;每股经营现金流1.1907元。
3、金通灵:全资子公司江苏金通灵氢能机械科技,从事氢能燃料电池压缩机、氢能备用应急电源的研发,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氢能源产业投资项目合作框架性协议书》,进行燃料电池空气压缩机和氢能备用电源的研发制造、智能能源岛、加氢站、生物质制氢基地、压缩空气站等项目投资;19年与瑞
Copyright2025黑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