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因为一篇《流浪到鹤岗,我五万块买了套房》的网文,东北小城鹤岗正式出圈。从此,鹤岗的城市形象便与低房价深度绑定在了一起。诸如#80后夫妻用3个月工资全款买房#、#鹤岗的房价为什么这么低#等话题,时不时便会窜上微博热搜,引发上亿人次的围观议论。
随着知名度的上升,人们在打量鹤岗低房价的同时,也看到了这座煤城的另一面:资源枯竭、人口外流、城市老化……一些人甚至将这种现象以鹤岗命名,称之为“鹤岗化”。
“鹤岗化”作为一个形容城市缺少活力、房价贬值的专有名词,这两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媒体和人们的口中。最近,财经媒体“智谷趋势”做了一个统计,全国至少有95个城市,已经“鹤岗化”。人们只需花费十几万甚至几万元,就能在这些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令人更为不安的是,这些城市不仅局限于鹤岗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不止分布于嘉峪关等中西部偏远地区,相反,从渤海之滨到云贵高原,自东北到华南,25个省份都榜上有名,占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比例超过了三分之二。就连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极,也已经被“鹤岗化”的城市或片区所包围。
比如最近,“天津武清一小区房价从160万降到39万元”的新闻引发很多关注。但其实在京津冀地区,这还不是最狠的。在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花6万元就可以买到一套建筑面积60平方米的两室一厅,花8万元则能买一套78平方米的两室两厅,而总价在10万元左右的房源当地足足有数十套。
要知道,张家口可是曾和北京一起举办过冬奥会的城市,两市距离仅仅100公里,坐高铁只要40分钟,房价却从海淀的10万一平,断崖式下跌至10万以内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