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7741718051602959/
首发·扒娱兔
从一开始,《我是歌手》2024就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这一季的节目在赛制和选手结构上都进行了重大调整:采用现场直播,取消声音修正,并大胆启用新人和网络歌手。这样大胆的尝试引入了新鲜感和刺激感,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现场直播的挑战:实力悬殊的较量
今年的现场直播让选手无法依靠后期制作技术来掩饰缺陷,导致国内和国际歌手之间的对比显得格外明显。外国歌手凭借天然混响和稳定的嗓音表现力征服了观众,例如,首期的表演者一开场就赢得满堂喝彩。而国内歌手的表现却有些力不从心。杨丞琳演唱时因编曲和调调问题导致跑调,高音部分显得吃力。海南阿木的演出让人感受到一种从格莱美到下沉市场的落差。而二手玫瑰虽然努力用多样化的表演弥补唱功的不足,但观众似乎对他们的表现并不买账。汪苏泷虽然表现稳健,但未选用代表作,而是选择一首未发表的新歌,未能充分展现实力。

这种直播赛制的调整将所有歌手置于同一起跑线,却让国内歌手在国际歌手的压制下显得有些尴尬。正如网友调侃的:“外国人派米其林师傅,咱这边派做豆汁儿的大爷。”

最初的拒绝:坚决不参加
为了邀请到那英,节目导演洪涛甚至不远千里前往澳大利亚观看她的演唱会,希望亲自打动她。然而,那英当时的回应却非常直接:“就算你来了,我也不会去《我是歌手》。”这番话让她立刻成为热议焦点,并被贴上了“不知好歹”的标签。
她的这次拒绝虽然坚决,却也在无意中伤害了导演洪涛的感受。意识到自己的过激反应,那英事后反思说:“那一刻,我可能太过直率,没有考虑到洪涛的感受和在场观众的情感。我有时候真的不识好歹,希望大家能够原谅我的冲动。”这段真诚的反思让观众看到了那英的成长。

改变的开始:从不屈服到反思
作为一位成名已久的歌手,那英的性格中一直透着坚毅的自信。她敢于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原则,甚至不惜与人产生冲突。比如她在公开场合直接讽刺章子怡是“花瓶”,至今也不曾道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某些锋芒过于犀利,学会在适当的场合收敛锋芒、反思自己。她不再固执己见,而是努力倾听他人的意见,逐渐从过去的那英转变为现在的那英。
正是这种改变,让她在面对《我是歌手》的再次邀请时选择了积极回应。她摆下姿态、接受挑战,哪怕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也不再退缩。她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检验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能借此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挑战的接受:重现实力
那英最终决定参加《我是歌手》,在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时,她展示出令人钦佩的勇气与实力。虽然比赛过程中难免有紧张和失误,但她迅速调整心态,凭借经验和稳健的嗓音赢得了观众的肯定。她在逐渐放松的状态下展现出强大的实力,证明了自己依然具备与新生代歌手一较高下的实力。
这次接受挑战的举动不仅是她对自我能力的重新审视,更是对自己音乐事业的一次全新定位。通过参赛,她找回了当初的自信与斗志,并且向观众展示了她从未消退的音乐激情。
新时代的挑战:国内音乐产业的考验
《我是歌手》今年大胆启用新人和网络歌手,引入现场直播并取消声音修正。这种新模式虽然带来了新鲜感,但也暴露出国内与国际歌手之间的实力差距。面对国际歌手强大的实力和专业表演,国内歌手显得略有不适应。在全球化背景下,这场比赛更像是一场文化与市场的碰撞。
然而,正是这种差距让国内音乐产业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寻找改进方向。节目让人们意识到,在国际音乐市场的竞争中,国内歌手必须不断创新和突破。提升艺人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成为国内音乐行业的必修课。虽然比赛过程充满挑战与尴尬,但它也为国内音乐人提供了反思和成长的契机。
音乐的未来:华语乐坛的机遇与展望
在《我是歌手》2024的舞台上,那英的参赛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讨论,但令人意外的是,这次节目最大的受益者竟然是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