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4291914919051791/
原创 2024-04-11 11:11·科学参考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玉龙雪山站”)始建于2006年,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性冰川与环境为观测与研究对象的国家级野外站,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玉龙雪山站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27°1′17.25″ N,100°14′6.08″ E,海拔2600 m),201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高寒区地表过程与环境观测研究网络,2019年获批为中国科学院院级站,2021年进入科学技术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序列。玉龙雪山站是中国乃至全球海洋性冰川监测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冰冻圈科学研究以及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研究的重要野外支撑平台和研究基地。
1 研究目标与定位
研究目标。瞄准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立足全球海洋性冰川最具代表性区域——玉龙雪山,辐射中国海洋性冰川区,通过长期定位监测,深入揭示冰冻圈变化过程与机理,系统评估冰冻圈变化的水文、生态与气候效应及其综合影响,提出冰冻圈服务结构优化与冰冻圈防灾减灾方案,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定位。玉龙雪山站未来将建设成为:冰冻圈科学研究基地,冰冻圈服务与冰冻圈防灾减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基础研究与社会应用服务相结合的科研示范基地,以及科普、环境教育、教学实践、实习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体”路径转化提供科技支撑,使玉龙雪山站在长期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方面达到国际并行水平。
主要研究方向:
1.冰冻圈变化过程与机理。冰冻圈变化的长期监测与对比研究;冰冻圈变化过程的规律和机理。
2.冰冻圈变化的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冰冻圈水文过程及其水资源效应;冰冻圈变化的气候效应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冰冻圈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冰冻圈的服务功能及结构优化;冰冻圈的灾害风险与防灾减灾;冰冻圈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关论坛
相关广告

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