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3950193496441379/
首发·科学璀璨
前言: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母亲河”,孕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子孙的生存。
河中的鱼类更是丰富多样,其中不乏极品之鱼,这也令长江在中国大地上有了“鱼米之乡”美誉。
河中的鱼类资源丰富,也意味着长江渔民的生活能够得以富足。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人类对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令长江中大部分珍贵鱼类逐渐清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当年光耀一时的“长江三鲜”之一的鲥鱼。
自1994年起,野生长江鲥鱼便踪迹难寻,且在十多年的禁渔期中,鲥鱼的数量并没有因此而有所上升。
那么,野生鲥鱼究竟是如何渐渐消失在长江水域中的呢?
又或许是有什么迷局让它们迷失在这茫茫长江中呢?
一、人类的盗猎。
自古以来,长江就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网”。
无数渔民依靠这条长河,过上了“鱼米糊口”的生活。
而在这众多的鱼类资源中,饱受风评之最的便是那条滋味独特、价格高昂以及光彩夺目的鲥鱼。
不得不承认,作为一条河鱼,鲥鱼的价格一直都十分昂贵,这也令它成为当时众多食客凭借口味和地位标榜自己的“必点菜肴”。
正是因为如此,这条本该是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美食,凭借其价格和身价,很快被人们神话成了一种滋补食物,这也带来了鲥鱼在市场上价码一路攀升。
为了争夺越来越高的利润,渔民们纷纷搭乘渔船追寻着这些高价值的河鲜。
他们不仅在产卵季节大肆的动用各种工具捕捞,甚至还联合在一起打捞,这一切都让本应是自然繁衍的鲥鱼种群骤减,甚至一度出现了绝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