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中国移动,你的“文字游戏”我们确实玩不起!全是坑

rmbk37a99

时间 2024年4月2日 预览 83

首发·阿楠说事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5017369534665579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的不限量流量套餐应运而生,为用户提供无限流量使用的便利。但实际操作中,我们渐渐发现移动的这些“文字游戏”并不如实。

二十年流量套餐唯一选择,却多扣88元

朋友张明在使用中国移动的流量套餐近20年,每月58元,150分钟通话及5GB流量完全满足日常需求。有一次,10086客服主动联系张明,表示如果每月加1元,他的套餐流量和通话时间可翻倍使用半年。张明同意后,半年后却被多扣88元!

找客服理论无果,被告知只能亲自去办公厅变更套餐。既然网上可以办理,为什么就无法取消?明明是运营商单方面改变合同条款,不但没有事先通知用户,还无法自由选择套餐,真是“文字游戏”的表现。

在网上购买了产品服务,理应享受同等程度的退订权利。长此以往,不但违反用户体验,也损害用户权益。

“不限量”隐含降速条款成为定番

随后,用户纷纷反映移动的“不限量”套餣实质为包月限额。有人100GB流量用完后被降速,也有用户20GB后网速明显下降。原来他们在套餐细则中规定了月流量上限和降速政策,但在宣传中削弱这关键信息展示。

其他运营商状况也不容乐观。同样出了名的电信,其99元“不限量”套餣实际20GB后也启动限速机制。尽管在细则中写明,但醒目度远远低于“不限量”广告。随后更被揭发170元套餣实际封顶200GB。

以消费者立场来看,这无异于误导用户。“不限量”二字过于直白且具吸引力,将用户视线引至省略随后的限制条件,达到美化产品效果。这与公平交易原则相去甚远。

运营商应给出合理解答

面对用户疑问,移动委婉表示是考虑到网络负荷带来的“先来后到”效应设计降速机制。但用户无法理解,如果从一开始就正面告知限流条件,还会产生如此强烈反响吗?同时在技术上,可以优化流量分配策略,不至于一开始流量就超高速外,后续用户速度直线下降。

这将造成更好的用户体验。我们用户有权知情同意任何流量限制。移动行业千变万化,企业不应做出误导消费者的举动来牺牲用户体验与权益,否则公信力将大打折扣。相信只有通过正面沟通合作,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

Copyright2025黑虎科技

Copyright2025黑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