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在中国丨成渝地区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rmbka9504

时间 2024年4月2日 预览 79

2024-03-18 08:54·光明网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47500393833775628/

《东方时空》特别策划,新质生产力在中国,探访中国六大科技创新中心,聚焦成渝地区。2021年,成渝地区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成渝地区:建设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目前,这里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2个,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16个。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986.7亿元,占全国比重为6.5%,占西部地区比重为30.4%。重点建设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材料4大万亿级产业集群。近年来,成渝地区在轨道交通产业突飞猛进,2023年全产业链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成都还成为轨道交通领域唯一一个进入国家未来产业园试点的城市。本期,我们就重点关注成渝地区这个集群的创新探索,首先来看整体情况。

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这里是正在建设的成渝国家科技创新中心。近年来,成渝两地在轨道交通领域打造了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已形成集新造、检修、配件、运维、服务为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链布局。这里诞生了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培育了全球最大的跨座式单轨装备制造基地,2023年,成渝地区轨道交通全产业链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

更高速动车!线路如何修?列车如何造?

说到轨道交通,中国高铁作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保持着高速列车世界最高商业运营速度,如果未来这个速度还要提高,线路该怎么修,列车该怎么造?跟随记者到正在建设的成渝中线高铁去寻找答案。

这里是正在建设的成渝中线高铁蜀安隧道的施工现场,成渝中线高铁,连接成都和重庆两个千万人口的城市,也是国内首条预留400公里时速条件的高速铁路。同时,它也极有可能成为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的首发舞台。

成渝中线高铁设计之初,国内缺少时速400公里以上的设计标准,这条铁路要如何修建,成为第一道难题。西南交大的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翟婉明院士领衔的科院团队对此提供了一些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相关成果最终纳入了成渝中线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范,这是我国首部时速400公里高铁的设计规范。

接下来的难题是如何建造更高速度的动车组列车。按照国家铁路集团公司提出的要求,更高速度动车组要减重,因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刹车制动的距离更长,对能耗和安全性都带来很大影响。可是动车质量越轻,在钢轨上高速运行,任何一点颠簸都会被放大,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开云:运动稳定性,对于我们高速动车组也好、铁道机车车辆也好,它一旦出现了运动稳定性差,或者是出现蛇行失稳的现象,就有可能会导致车轮跳离钢轨,出现脱轨翻车的事故。

为了精确做好更高速列车运行稳定性的分析和优化,研究人员通过台架试验,进行理论建模与仿真分析,建立抗蛇行减振器的实体模型。

经过长达三个月的仿真计算和台架实验,蛇行减振器的参数最终确定下来,生产企业很快将试验样品加工出来,希望尽快进行滚振实验,验证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王开云和团队将整列动车组搬进实验室,进行实车验证,而不仅仅只做零部件,他们认为这样能准确观测车辆运行到临界速度,是否出现蛇行失稳,也由此来验证抗蛇行

Copyright2025黑虎科技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

Copyright2025黑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