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3897213803643404/
首发·蒋晓峰Terry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挺巴反以示威终于走到了清场。在警方进入哥大前,纽约市民主党市长亚当斯说,占领汉密尔顿大楼的行动是由“外部煽动者”发起的,这些人与哥大没有任何联系。
纽约警方4月30日夜间进入哥大,驱散亲巴人士,这些人在校园内已扎营两周,扬言继续抗争,直到校方答应撤资以色列等条件为止。
他们进入大楼后,用桌子等重物挡门,大楼外另有学生组设人链作为路障。示威者在楼内阳台上展开写有Hinds Hall(辛德楼)的横幅,象征性地为汉密尔顿大楼重新命名,以纪念一名被以色列军队杀死的6岁加沙儿童辛德·拉贾布。
纽约警局收到哥大学的致信,授权他们进入校园,并要求在一到两小时内协助清场,说“情况不稳定”。哥大是私校,校园是私人物业。哥大面积不大,扎营的人占据了校园,就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研究和校务活动,清场就成了可以高度预期的事。但哥大本身没有校警,要清场只能求助于纽约警察,这是唯一办法。
这次,纽约警局出动了“别动队”(Emergency Service Unit),这个特别反应小组个个都训练有素,配备专业防爆等设备,应对的任务通常犯罪、抗议、枪击及银行抢劫等重大案件。
而且还出动了搭载有云梯的特殊车辆,专门用于强攻大楼。专业破墙破窗工具也上阵。
警方进入校园后高声通报:“我们正在清场!” 警方发言人说,在过程中使用了闪光弹,试图分散或是瓦解抗议人士的注意力与抵抗能力,逮捕人数约有100人。
这些人被双手上束带,逮捕后带上警车离开,许多示威者高喊:可耻!放开学生!解放巴勒斯坦!
不过在美国,单纯“被捕”并不意味着有什么风险,很多情况下,被逮捕的人不会被起诉,警察就算在现场执行逮捕,最主要的目的也是把人带离现场,并不会因为单纯的和平示威而被起诉。

而校方稍早发布强硬声明,认为校方的优先要务是“确保校园安全和秩序,所有占领大楼的学生都面临退学处分”。
纽约市长亚当斯谴责示威者占领汉弥尔顿大楼,还说这是与校方无关的“外部干扰者”所为,认为一些学生示威者对这群“外部干扰者”并不知情,“我们不能也无法允许和平集会演变成无目的的暴力场景。我们不能坐等形势变得更加恶化。这个状况必须停止”。
但有学生并不认为这是事实,因为占领汉密尔顿大楼的是示威学生,并非纽约市长所说的“外部人士”。而且近一周以来,哥大的出入已经改用刷卡认证的方式,严格管控,防的就是有校外人士进入。所以,纽约市长所说的“外部干扰者”究竟是何方神圣,师生们也一头雾水。
示威学生先前向校方提出3项结束示威条件,包括撤资以色列、大学财务透明化、赦免参与示威学生和组织的相关处分。但校长拒绝撤资以色列的要求,只承诺会直接投资加沙地带的健康和教育事务,并确保哥大的投资细节对外透明。
哥大抗议学生的行动,令人想到1968年哥大反越战示威。而这次占领的汉密尔顿大楼是在1907年启用,以美国开国元勋、首任财长汉密尔顿的名字命名。1968年4月,哥大爆发反越战、反种族主义示威,学生占领5座校舍,第一座攻占的就是汉密尔顿大楼。

当年数百名学生用桌椅封锁出口,警方一个星期后才从地下通道攻克,超过700人被捕。
1972年,哥大再度发生反战示威,1985年又爆发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示威,几次活动中,学生都曾占领汉密尔顿大楼。
如今,师生们又让汉密尔顿手持巴勒斯坦旗,这位开国元勋去世几百年后还在发挥余热。
但哥大等高校的诉求和行动,要发展成反越战示威那种程度,发生的机会非常小。
当年,哥大校董事会表决通过,出清所有与南非往来的企业股票,算是正面回应了诉求。

如果看这次示威者表达诉求的手法,规模非常大,但组织相对松散,有带头喊口号的“领头羊”,但主要诉求,就是要求校方撤回与以色列有广泛往来的武器制造商或企业投资,这个实际上很难达成,各校对投资或捐赠大学资金来源,向来都守口如瓶,如果披露投资,不可避免将导致影响股票价格等金融动荡。
巴以恩怨,绝大部分美国人并没有什么直接感受。而当年,大批美国人的子女父亲都在越南战场战死,大量伤患带着断手断脚回家,如此直接的冲击,对美国的冲击远大于目前的局面。
师生们的抗争是否会影响美国甚至以色列高层决策?不可能。
民主党总统拜登和共和党众议院议长约翰逊几乎站在同一立场。美国政坛支持以色列具有高度共识。
要对内塔尼亚胡施压?更是深深的无力感。
目前的局面只会让内塔尼亚胡更容易打“悲情牌”,继续偷换概念,把反以换成反犹,为彻底压垮哈马斯寻找舆论支持。
就在以哈停火协议出现曙光之时,内塔尼亚胡扬言,无论以色列是否与哈马斯达成停火和释放人质协议,以军都将对拉法发动地面进攻,消灭在当地的哈马斯有生力量,直到取得“全面胜利”。
不难看出,此次美国高校的挺巴反以示威浪潮,有激情,更有先天不足。
靠哥大师生们拯救加沙,终究形式大于内容。而在另一边,中国又在发力。中东问题特使翟隽应约集体会见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和阿盟驻华代表处主任。
外交部说,使节们高度赞赏并感谢中方为推动加沙局势降温、促进巴内部和解所作努力,期待中方发挥更大作用。“应约”二字反应的是这些无助的阿拉伯国家外交官对中国满满的希望。

应中方邀请,巴解(法塔赫)和哈马斯这两个长期敌对派系的代表在北京磋商,就推进巴内部和解深入坦诚对话,外交部发言人林剑4月30号说,“双方充分表达了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和解的政治意愿,就诸多具体问题进行探讨并取得积极进展”,一致同意继续对话进程,争取早日实现巴团结统一。
巴勒斯坦问题看似无解,久拖不决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内部失和,敌对派系,谁也不服谁,让外部势力轻易抓到漏洞,分化处理,导致积重难返。先解决巴勒斯坦内部问题,再着手调解巴以矛盾,处理方式的思路和层次感清晰可见。发现问题的国家不止中国一个,但有意愿、有能力的就是这么难找。
中国干的是教科书般的干正事,干的是漂亮活儿。继去年中国成功促成伊朗与沙特复交后,有希望再下一城,实现又一类似外交突破。从这两次看,一是抓焦点抓要点,二要对症下药出经验,中东的那些“老大难问题”看似无解,不否认有其内在复杂性,但也有共性,内因决定外因。在实打实的东方战略智慧前,谁说一定走不出困境?

当前位置:新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