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0241688494965282/
首发·木梵侃文
"一视同仁"向来是我们追求的法治理念,但有时现实生活中的确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特例"。最近,一则视频在网上热传,显示贵州一名交警在查处不戴头盔的骑车人员时,对中国人处罚从严,而外国人违规了却被直接放行,引发热议。
5月17日,一段来自贵州贵阳街头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视频显示,当天交警部门在那里开展了"一盔一带"安全行车检查,不少没有佩戴头盔的人被拦下接受处罚。
令人吃惊的是,在被查获的人群中,有一对外国男女同样违规骑车也未戴头盔,但最终却被交警放行了。
当时一名外国小伙违规载人并且没有戴头盔,但交警似乎对他的违规行为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随后,他身旁的外国女子将她自己衣服上的一顶帽子取下,为那名男子带上,两人就这样大摇大摆从交警面前走过,竟然连一句口头教育都没有。
最可气的是,这对外国人在离开时,还哈哈大笑,显得很是高兴和得意,仿佛根本不把在公共场合的交通规则放在眼里。

评论员们纷纷指出,这种执法标准的双重差异,无疑体现了管理上的不公正。一些网友认为,对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是建设法治社会应有的基本要求,如果对内对外的标准不一致,无疑会影响政府公信力。

"这难道就是新时代的租界治外法特权么?""为什么同样是违规骑车不带头盔,中国人就要受罚,而外国人却可以无视法规?""执法就应该一视同仁,对外国人网开一面也是歧视啊!"
有分析人士指出,交警当时可能是出于"吓大的不吓小的"的考虑,担心英语口语问题导致执法过程产生误会或矛盾,因而对外国人采取了"含糊其辞"的做法。

但这种做法无疑存在不妥之处,因为它背离了平等执法的原则。我们要求的并非对外国人"虎狮之师",而是做到真正的一视同仁,在维护好治安环境的同时,也不至于伤及国家形象。
对此,有律师建议,执法部门可以适当准备一些简单英语口语指南,并通过图示、手势等多种方式表达执法意图,让中外人士都能够理解并接受。毕竟在旅游城市,遇到外国游客并非罕见,保持高水准的执法公信力,对于维护地区良好形象至关重要。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当前位置:新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