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细
新闻当前位置:新闻详细

一个人没钱时,学会“杠杆原理”,才能够致富

转载:

首发·布衣粗食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上学时,老师讲解了杠杆原理,并且告诉我们,用一根很长的木棍、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很重的东西,并且不要多大的力量。

走进社会,很多人把老师讲的话,抛到脑后,还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浪费了大好青春。

聪明的人,学以致用,把道理用到生活实践,迅速就变成了人上人。

如果你还是一个穷人,建议你深度解读“杠杆原理”,为自己找到财富密码。

01

带头做慈善的人,君子以厚德载物。

也许有人会说:“我都没钱了,还带头捐款?这是什么逻辑?”

别急着抱怨,应该冷静下来,看到一种美好的情况——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摇动一朵云。

当你带着慈悲心的时候,财富就会流向你的口袋,起码会让你的精神变得富有,从而远离“心穷”。

苏轼离开京城,去杭州做官,遇到地方瘟疫。

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人,苏轼召集手下的人,想办法建立了安乐坊,用于收治生病的人,并且亲自研究药方。

为了解决运作经费,苏轼带头捐了五十金。接着,地方的富人、官员都积极捐款,帮助难民熬过难关。

两浙转运司上奏朝廷:“苏轼知杭州日,城中有病坊一所,名安乐,以僧主之,三年医愈千人,与紫衣。乞自自今管病坊僧三年所医之数......”

还有范仲淹,带头捐出自己的钱财,建立了范氏义庄。家族里的富人,纷纷捐款,从此形成了互相帮忙的格局,很多穷人得到了救助。

范仲淹的后人,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个个都有出息。

早些年,在汶川地震中,一个乞丐龚忠诚,把讨来的一百多元,放入了募捐箱。

他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点赞。

后来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开了店铺,还学了技术,从乞丐变成了职场人,店铺老板,人生也迅速好转了。

记住,勿以善小而不为。

你没有钱,你就给人出力;你有一碗面,都可以分一半给更苦的人,那么你的人生,就一定是高贵的。心灵富起来了,再去赚钱,就是“众人拾柴”的局面,一切都会顺起来。

“帮人”就是最好的杠杆,帮人的日子,就是最好的起点。

02

带头读书的人,书中自有黄金屋。

北宋的苏洵,自从结婚后,就没有看到什么财富。妻子程夫人,鼓励苏洵读书,然后自己承担起家务活,靠纺织来赚钱。

是苏洵的带动下,两个儿子苏轼、苏辙都努力读书。

经过一阵苦日子,苏轼和苏辙都中了进士,苏家也开始时来运转,不仅修缮了老屋,还在京城买了房子。

清朝的曾麟书,一边种地一边读书,到了中年,终于成了秀才。

虽然自己没有功成名就,但是儿子曾国藩从父亲身上,看到了读书的好处,考上了进士,做了大臣。

时至今日,曾国藩老家,还藏有大量的书,变成了子孙后代的无形财富。两百多子孙,都混得不错。

读书,不一定会让你赚到大量的钱,但是可以让你以及你的家人不败家,这就是另一种方式的赚钱。

事实上,读书多了,文凭高了,赚钱的机会也就多了。

走出校门,我们会发现,很多好的工作,都要很高的文凭,并且有对应的专业知识。

不读书的人,书到用时方恨少。遇到困难了,才知道自己毫无办法,因此只能错过机遇,或者在困难里,错失财富。

读书越多,人生的杠杆越牢固,自己掌握的杠杆长度更长。一家人读书,就是人人有拥有杠杆,体现群体的力量。

03

带头退让的人,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一座小城,一大户人家要建房,但是邻居寸土不让,导致两家都无法动工。

大户人家写信给朝中做官的亲戚,希望仗势欺人一回,让邻居退步。

官员说:“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大户人家主动让三尺,开始建房。邻居看到情况后,也让了三尺。

两栋房屋拔地而起。

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六尺巷,做生意的人穿梭其中,游客也来来往往,为赚钱留下了好机会。

通常,人在没钱的时候,会盯着别人赚钱的套路,并且想去挤兑别人的行业。这是内卷,很难受。

如果你不去挤兑别人,而是帮助别人,能另辟蹊径,就更快能成功。

有一个穷人,在夜宵城边徘徊,但是他没有开摊位,而是拿起吉他卖唱。

来吃东西的人,纷纷点歌,卖唱的人赚了一笔。更可贵的是,有夜宵摊,设立了专门的唱歌席,生意更加火爆了。

有一家烧烤店,看到有人在门口卖龙虾。这不是摆明了抢生意吗?

店主没有生气,而是主动尝一尝龙虾的味道,还发现价格很实惠,比自己店铺里的龙虾,成本更低。

从此,店主让卖龙虾的师傅,每天送货到店铺,实现了双赢。

原来,你在退步的时候,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撬动了人的慈悲,事业的出口。

04

杠杆,就是一件事的突破口,也是一种形成风气的起始点,还是改变形象的一件小事。

只要你手里有一分钱,若能想到一个点子,那么这一分钱就是“启动资金”。

认真思考,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根杠杆,只是没有找到运用的方法,或者杠杆不够结实,还要继续打磨。

如果你要变得有钱,打一个翻身仗,那就从现在开始,找一个最佳位置,撬动一次,再撬动一次,四两拨千斤。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Copyright2023黑虎科技